听课时间:2021年3月31日(11-12节)
听课地点:教403
听 课 人:周惠宣
课程名称:运动科学研究方法
授课对象:19人3-4班
授课老师:代晓彤
授课过程摘要:
1.导入:
雨课堂扫码签到。复习文献检索,引出即将讲解的文献综述写作内容。
2.课堂讲授与互动:
代晓彤老师通过思考题“文献综述包括哪些内容?”引发同学主动思考的过程,并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,与学生进行互动。在介绍格式内容后,介绍如何从体育、运动领域和其他研究领域确定文献综述选题。接下来介绍精读综述文献的方法。通过“口诀”让学生记住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,令人印象深刻。
3.小结:
总结本课重点难点,并布置学生自主选题,并完成文献综述作业。
总体评价:
代晓彤老师本次课程的导入、讲解和作业内容安排合理,对课堂把控到位。将复杂的研究方法教学,拆解成层次清晰、逻辑分明的部分,逐一讲解、举例说明,最后融会贯通。激发学生学习文献综述、精读文献的兴趣,主动学习和掌握研究方法中“文献综述”这一重要的基本技能,课堂气氛、教学效果好,学生对于通过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基础的理解比较透彻。
建议:基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,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作业分享,提升参与感。
听课时间:2021年4月1日(8-10节)
听课地点:教403
听 课 人:周惠宣
课程名称:体质测量与评价(双语)
授课对象:19人3-4班
授课老师:李然
授课过程摘要:
1.导入:
雨课堂扫码签到。复习体质测量的方法,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回忆指标测量的关键点。
2.课堂讲授与互动:
本次课程为体质测量的实践课。学生需要测量身体成分、肌肉力量、肌肉耐力、柔韧性和身体机能五个部分共12个指标。
李然老师在课前已经对同学进行分组,每组5人左右。先请同学选出组长和记录员,统筹、记录测量结果。并通过提问,让学生充分回忆并理解各指标测量的关键点,以及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测量顺序,例如安静心率应在耐力测量之前。之后学生分组行动,开始测量和记录。期间李然老师观察测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,及时进行指导和答疑。为同学逐一讲解测量器械正确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。并在小组完成测量后,每位同学抽查一个指标进行复测,以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,确定学生掌握程度。
3.小结:
总结本课重点难点,并布置学生完成体质测量报告作业。
总体评价:
李然老师本次课程的导入、实践和总结内容安排合理,对课堂时间分配的把控十分到位。激发学生学习体质测量的兴趣,每位同学都十分投入地完成测量工作,并与其他人合作。课堂气氛好,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、主动掌握技能的主观能动性,通过复测结果可以得知,教学效果很好,学生对于测量方法十分熟悉并能正确运用。
建议:鉴于学生对于体质测量实践的热情,可以尝试增加其他指标的测量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