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运动人体科学金禾娱乐城
教风学风工作督导组共深入课堂听课2节,具体检查情况如下:
听课时间:2018年5月14日(8-9节)
听课地点:教学楼106
听 课 人:汪军
课程名称:运动生理学
授课对象:17竞11-12班
授课老师:李丽
授课过程摘要:
第12章 有氧无氧工作能力
引入: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定义等
一、五个基本定义(需氧量、摄氧量、氧亏、运动后过量氧耗、最大摄氧量)
二、最大摄氧量及其影响因素(氧气运输系统、氧气利用系统)
三、最大摄氧量的测试原理及方法
四、乳酸阈定义
总体评价:
本次课主要讲授了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指标: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。两个指标的定义、测试方法、影响因素及相互区别和联系。教师在讲授两个指标时,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,讲述最大摄氧量在选材中的重要性,乳酸阈在实践训练中的作用。语言精练,知识量大,并可结合实际讲述比较深奥的理论知识,讲授比较成功。
听课时间:2018年5月18日(8-9节)
听课地点:教学楼105
听 课 人:汪军
课程名称:运动生理学
授课对象:17竞9-10班
授课老师:李丽
授课过程摘要:
第13章 身体素质
引入:身体素质的定义,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等
一、力量的生物学影响因素(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影响因素)
二、力量的可训练因素
三、力量的训练原则
四、力量的训练方法
总体评价:
本次课主要讲授了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,教师在讲授力量训练原则和方法具体实践时,会结合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进行一条条讲解,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。语言精练,知识量大,并可结合实际吸引听众的注意力,讲授非常成功,收到一致好评。